4889软件园:电脑手机软件下载大全,热门手机游戏免费下载

4889软件园 > 资讯文章 > 卫星网络电视破解版app(卫星锅为什么被禁用?用它到底能看到什么?)

卫星网络电视破解版app(卫星锅为什么被禁用?用它到底能看到什么?)

作者:佚名 来源:4889软件园 时间:2023-03-15 07:54:33

卫星网络电视破解版app(卫星锅为什么被禁用?用它到底能看到什么?)

卫星网络电视破解版文章列表:

卫星网络电视破解版app(卫星锅为什么被禁用?用它到底能看到什么?)

卫星锅为什么被禁用?用它到底能看到什么?

我们经常能在农村的房顶上,看到一个白色的卫星锅,大家都叫它 “大锅”,它不需要每年缴纳收视费用,就能收到很多电视节目,是很多人童年时的美好回忆,如今却被广播电视管理部门禁止使用,这是为什么呢?

1998年前后,农户屋顶上的电视天线已经换成了“卫星锅”。

在上世纪80、90年代,卫星锅曾风靡一时,由于当时时代较为落后,电视机能接收的频道特别少,卫星锅以其便宜、台多、安装方便的优势,迅速赢得人们的喜爱,尤其是在经济不发达的农村。

一个卫星锅的价格在100至200元,安装一次后,只要接收器不坏,就能一直收看,而当时的闭路电视每月要8元左右,每年要100元,对于图实惠的农民来说,卫星锅的性价比显然更高;

另外,卫星锅能收看的台也多。一个普通的卫星锅,不但能收看国内台,还能搜索到很多国外节目。更神奇的是,你还能通过转动锅盖角度的方式搜索到更多的频道,最多能看上百个来自世界各地的节目。

可能你会好奇,为什么卫星锅本事这么大?能看这么多台?

这就要说到卫星锅的运作原理了,卫星锅形似“锅盖”,实则是一个小型的卫星接收站,由抛物面天线、馈源、高频头、卫星接收机组成。

工作原理是抛物面天线(就是那个锅盖),将星空中的卫星信号能量反射汇聚成一个焦点,然后通过自带的馈源和高频头将卫星信号解析并放大,最后在电视机上呈现出节目。这个过程中,它会接收所有它能够接收到的卫星信号,包括国内和国外的,所以用卫星锅能够看到很多台。

那么,卫星锅这么多优势,为什么还给禁了呢?这主要有3个原因

第一:部分节目损害身心健康

前面我们说到,它会接收所有它能接收到的信号,这里面就有很多境外服务商提供的付费节目,其中就有一些不利于身心健康的内容。正常情况下,这类付费节目我们是无法收看到的,但国内商家为了利益,破解了收费频道,导致卫星锅的节目内容鱼龙混杂。

第二:卫星锅存在安全隐患

农村的卫星锅一般都是私人安装的,他们普遍没有专业安装资质,固定设备就用几块石头或板砖压住底部,一旦遇到狂风暴雨,设备容易被掀落砸到人;而且,由于卫星锅突出于建筑物表面,还很容易成为雷击的对象。

第三:卫星锅售后无保障

正常渠道购买的家用电器,都受三包法保护,有问题能找到售后技术人员维修处理,但卫星锅就没有这么好的服务了,通常售卖“卫星锅”的商贩会向消费者承诺,可以享受一定时段的售后保障或是不满意包退换等,而且每种卫星接收器下面都标上了参数,能够接收的频道数量等,但这些参数很多都不可信,要么生产商不存在,要么基本信息是伪造的,更别说出现问题的时候能索赔或保修了。

以上三点基本上就是卫星锅被禁止的根源所在。虽然卫星锅的优点很多,但从安全和人民身心健康的角度来讲,还是不适合使用,被取缔是早晚之事。

但不可否认的是,卫星锅承载了一代人童年美好的回忆,没有它,也许我们就看不到西游记师徒取经的场景,也无法在暑假循环收看还珠格格了。

对于卫星锅被禁止使用,你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有了卫星遥感助力,农民借钱不再难

新华社上海9月25日电(记者桑彤 张千千)9月25日,“外滩大会”上传来一个好消息,卫星遥感技术将正式全面在农村金融领域商用,成为解决农户贷款难问题的新钥匙。

该技术的运用者网商银行表示,全面商用的第一步,是在全国690余个涉农县区率先推广该技术。在此前试用期,已有超过5万农户使用和受益。

在距离江西省南昌市2小时车程的余干县,40岁的杨作波从2016年流转了村里375亩土地,成为新型职业农民。

过去,杨作波一直为资金周转伤脑,如今他用手机支付宝的小程序描点,在地图上圈下自己的地块,几分钟就贷到了款。而让杨作波没想到的是,帮他贷到款的,其实不仅仅是地上的田,还有天上的卫星。

通过展会现场大屏,人们可以了解到卫星遥感技术在信贷领域的运用。

为什么这项技术能破解农村贷款难?因为农村贷款最大的难点是银行很难知道农户有多少资产,他们的耕地到底产量多少,价值多少。

“通过人工勘查肯定不现实,农村地广人稀,人力成本巨大,平均一笔贷款仅人力勘查成本就达到几百上千元。”网商银行农村金融风险总监顾欣欣说。

既然靠人看不行,那靠谁看?风控人员想到一个办法:靠卫星看!

“农户可以拿着手机,绕地走一圈,卫星就可以识别这块地的农作物面积、类型,分辨出水稻、玉米、小麦、花生等多种作物的区别,目前准确率已达到93%以上。农户圈出的地块是否准确,也可以和农户在政府机构登记的土地流转、农业保险等数据进行交叉验证。”网商银行农村金融首席算法专家王剑解释。

换言之,天和地的信息一“握手”,农户最值钱的资产——农作物的信息就出来了。“有了这个关键信息,再结合气候、行业景气度等情况,通过几十个风控模型,就可以预估产量和价值,从而向农户提供额度与合理的还款周期。”顾欣欣介绍。

农民绕地走一圈,卫星就可以识别出这块地的农作物面积等相关信息。

卫星具有广覆盖的优势,这一技术在导航、保险理赔等领域都有着广泛运用,但是在信贷领域从未有过运用,原因是计算量巨大。

要对信贷风控有帮助,卫星看一次不够,必须经常观察农作物的长势。目前,以五天为周期,网商银行需要实时更新卫星影像和识别结果,监测农作物的长势,判断农作物所处的育苗期、拔节期或收割期等阶段,进而分析农户插秧、打药、追肥以及收割时期的不同资金需求。

随着技术的突破,海量算力的问题通过云计算得以解决。“这是近年来农村信贷在技术领域的一次突破,对于解决农户贷款难的难题,将提供可行的技术路径。”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互联网经济研究院副院长欧阳日辉表示。

BBC盘点领先世界的中国科技:以惊人速度赶超美国

来源:参考消息网

英媒称,过去几十年,中国已逐渐走出世界工厂的格局,在科技创新领域赶超世界先进国家。

据英国广播公司(BBC)网站5月27日报道,最近几年中国宣布的一些科技新闻轰动世界,说明中国在科技领域与西方竞争的势头:

华为5G

BBC报道称,华为是世界上最大的通讯设备生产商,第二大手机生产商,还是通讯5G技术的世界领军公司。华为在5G技术方面,掌握了最多的专利。

今年4月12日,美国总统特郎普在白宫曾有这番讲话:“在这样一个未来极具威力的产业方面,我们不能允许任何国家超越美国。”

“5G竞赛是一场美国必须赢的竞赛。我们不能休息,竞争还远没有结束。”

报道指出,特朗普的这番讲话,间接承认了美国在5G技术上的落后。

超级计算机

BBC报道称,中美之间研发超级计算机的竞争已持续数年。

中国超级计算机“天河二号”和“神威·太湖之光”连续5年占据全球超级计算机500强榜首。

中国新一代百亿亿次超级计算机“天河三号”有望在2020研制成功。

美国能源部5月7日宣布,将与超级计算机厂商Cray Inc.合作,在2021年建成全球最快的百亿亿次级别超级计算机Frontier。

人工智能

报道称,虽然中国在人工智能的基础研究、芯片、人才方面的多项关键指标与美国还有差距,但是中国在人工智能的运用方面却走在世界的最前列。

最能说明问题的是人脸识别技术,当西方国家就人脸识别技术展开讨论的时候,中国的人脸识别技术已经开始运用到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

世界最大口径射电望远镜

2016年9月位于贵州黔南平塘县大窝凼的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投入使用。

报道称,这只“观天巨眼”可将微弱的天体电波高倍放大后进行检波并记录下来。主要用于探测宇宙中的遥远信号和物质。

FAST口径达500米,而目前世界最大的美国Arecibo射电望远镜口径是300米。

“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

2016年8月中国成功发射全球首颗量子科学试验卫星“墨子号”,这颗卫星将用于试验彻底杜绝窃听、破解的保密通信技术。

美国学者认为,中国争取走在世界量子通信前列。

月球背面登陆

2019年1月3日中国“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在月球冯·卡门环形山着陆,这是人类探测器首次造访月球背面。

报道称,“嫦娥四号”是中国“嫦娥”系列探月工程之一。嫦娥工程于2003年启动,前两次嫦娥任务(即嫦娥一号、二号)的目标是从绕月轨道进行远程探测并收集数据,而第三次和第四次是登陆。

中国还计划于2019年晚些时候发射“嫦娥五号”月球探测器,预计将采集月球样品并返回地球。

英媒认为,科技竞争的胜负输赢不仅将决定中国和美国的命运,也将决定21世纪世界的走向。

中国向卫星传送了首个无法破解的信息

据路透社消息,中国科学家日前实现了从地面向在轨卫星的首次量子通信,向建立 " 无法破解 " 的全球通信网络又迈进了关键一步。

周四,科学期刊《自然》 ( Nature ) 发表了潘建伟带领的研究团队的实验总结,他们在总结中表示,这些通信是在中国中西部的地面站和去年发射的一颗卫星之间进行的,传输距离长达 1400 公里。

这些科学家写道:" 以前,长距离(量子)传送实验的距离上限是 100 公里级。"

与能被暗中窃听的传统通信不同,任何人尝试窃听量子通信都会产生可被量子通信网络用户察觉的干扰。

该研究团队成员、安徽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彭承志表示:" 中国现在是量子通信技术的全球领跑者,并正积极与来自奥地利、德国和意大利的该领域科学家合作。中国将在未来 5 年引领量子空间竞赛。"

上海纽约大学 ( New York University Shanghai ) 量子物理学家蒂姆?伯恩斯 ( Tim Byrnes ) 说,这一结果 " 真的很了不起 "。他指出,在中国的这些成功实验——包括 6 月份从太空向地面的一次传送——之前,量子通信的最长传输距离为 143 公里。

量子通信在地面网络上的发展一直受到地球大气中颗粒物的阻碍。据彭承志介绍,沿北京与上海之间的光缆进行量子通信将需要 30 多个中转站。他说:" 我们需要在每个站解码信息并重新加密。"

因此,量子物理学家把注意力转向了天基网络。

" 这些实验表明,你可以通过进入太空来真正克服这个问题," 伯恩斯说," 原因很简单——太空是真空状态的,光可以不受阻碍地长距离行进。美国、欧洲和日本多年来一直在尝试这样做。"

这些实验所涉及的耗资 1 亿美元的 " 墨子号 " ( Micius ) 卫星于 2016 年 8 月成功发射。这颗卫星是以中国古代思想家、科学家墨子命名的。

中国科学家希望不晚于 2021 年夏发射第二颗量子通信卫星。

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 ( Technical University of Delft ) 教授罗纳德?汉松 ( Ronald Hanson ) 称,周二宣布的消息是 " 非常重要的里程碑 ",但他也指出仍存在一些技术障碍。

" 我们距离建立全球量子网络还很遥远;这并不是缺失的最后一环," 汉松说," 这些卫星链路需要与本地量子处理器和存储器连接起来——我们正努力建立这些系统。"

中国科学家 7 月份表示,他们成功地在中国东部山东省济南市部署了一个局地量子网络。济南的量子网络将是正在构建的 2000 公里长的京沪量子网络的关键一环。

揭秘哈工大小卫星班:院士当班主任,核心课程瞄准航天+,总学分减少近20分

去年,由院士当班主任、旨在培养航天人才的哈尔滨工业大学小卫星班一经亮相,便成为焦点。作为拔尖人才培养模式的教育创新,小卫星班的学生学什么?怎么学?

1 学什么?有增有减,课程更加凝练

作为航天名校,哈工大是航天人才成长的摇篮,小卫星班的核心课程就以“航天 ”为主线,旨在培养航天领军人才。

“这意味着我们培养的是系统性人才,能够对飞行器进行总体技术设计,知道如何做到系统更优、性能更强、处理更快。”哈工大副校长、小卫星班班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曹喜滨教授说。

哈工大小卫星班学生到紫丁香卫星工厂参观学习

翻看小卫星班的培养方案,大一学年主要是以数理及计算机编程基础为主;大二学年开设机械、电子、力学等专业基础课;从大三学年到研究生阶段,采用贯通式培养,依托紫丁香学生卫星创新工场,以国家重大工程需求牵引,科教融合,提升学生思辨、实践、创新及协作能力。

小卫星班围绕“航天 ”,打破了传统学院和专业的界限,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在航天专业及全校任意专业中选择一个主修、一个辅修。

小卫星班的总学分较传统的航天专业,从179.5学分缩减至160学分,减少了近20分。

“拔尖人才的培养不是课程及学分的过度堆砌,也不是研究生阶段艰深知识的提前学习。以往的课程体系包括不少陈旧的环节、重复的知识,改进过的课表则学时精简了、节奏紧凑了。”小卫星班班主任助理魏承举例说,将机械设计原理课中“画齿轮”的内容去掉,替而代之的是“如何选齿轮”;增加了“卫星结构设计与3D打印”“自主探测器环境感知”等实践项目。

有增有减,是对传统教学体制的改革,也给教师带来巨大挑战。小卫星班从全校范围内精选既能教好课、又有实践能力和科研经验的优秀师资,以满足小卫星班的培养需要。

“学分上的减负,实际上是老师的增负。”小卫星班理论力学课程教师孙兆伟说,“为了激发学生兴趣,我从实际科研项目中寻找和提炼科学难题,形成教学内容,并通过剖析实际项目案例,帮助学生们掌握知识,同时还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怎么学?强化实践,提高综合能力

“以前的课程多是学完理论再实践,现在是边学边实践,专门开设了航天器和自主智能系统贯通课,就是为了在项目实践过程中提升学生能力。”魏承说,小卫星班34名学生,分成7组,课程考试采用团队答辩及竞赛形式,让学生在竞争中促进学习。

哈工大小卫星班学生在班主任曹喜滨院士(中)带领下,开展座谈会

令小卫星班班长王伟鉴印象深刻的是组装“狗”。“‘狗’是对四足探测器的昵称,我们要将它的外壳、电机等一一装配。刚开始为了公平,每个人单独装一条腿,结果拼出来的四条腿是一样的,不分左右,后来又利用课余时间返工,整个过程虽然坎坷,但也明白了团队协作的意义,每个人的收获都很大。”王伟鉴说。

“容许试错,是为了不再出错。”小卫星班学生刘峙麟说,一次课堂上,在调试探测器时,突然冒出了一缕青烟,检查发现是探测器在运动过程中裸露的金属丝误触搭接造成。后来马上和助教讨论,提出了解决和防护措施,并推广到其他小组。

令小卫星班辅导员、哈工大航天学院毕业生孙精壹感受深刻的是,小卫星班虽然都是工科生,但完全没有传统“书呆子”的刻板印象,学生们还在课余时间创办了一个分享航天知识的公众号和网站。

3 好不好?教学改革,为未来而赋能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是著名的“钱学森之问”,也是哈工大一直思考的问题。

怎么能让学生留出时间多思考,还能使其具备更加全面的能力?对标满足国家重大需求、前沿科技,目前的本科教育存在哪些欠缺?什么样的培养模式更加符合未来发展?带着这些问题,学校进行一次次碰撞,探索创新型人才培养路径。

哈工大小卫星班学生赴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参观学习

打破割裂,交叉融合。“我们从未来需要什么样的人、需要具备什么样的能力出发,倒逼现有教育教学改革。”哈工大校长助理沈毅说,小卫星班破解了许多问题,包括学科与学科的割裂、专业和专业的疏离、学生与学生的单打独斗,因为未来科技发展是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更注重团队协作和可操作性。

拒绝灌输,注重实践。改革进入深水区,关键在于调动教师的主动性、积极性,让教师改变传统的灌输教育,注重实践环节及能力培养。“不管以前课程是怎么样的,小卫星班全部按培养目标重新规划培养方案,倒逼教师主动思考与重塑课程,这也是未来教育改革的一次试水。小卫星班探索的成功经验,也将在其他专业推广。”沈毅说。

淡化分数,重视能力。“教学改革背后是教育评价体系的改革,不单纯追求每一分的提高,而是追求能力的提升,真正追求卓越。”曹喜滨说,学生评价除了课程学习,还有项目实践,这意味着评价方式更加全面、多元。

如今,“能力培养重于知识传授”已经成为班级教师和学生的共识,这意味着学生只需要达到课程要求的基本能力,其他时间可以去自主探索。

拔尖人才的培养不同于通才教育,小卫星班更加注重“兴趣驱动 个性化培养”,促进学生成长成才,比如,喜欢编程的学生可以去搞软件开发,热衷基础研究、前沿理论的学生可以向着科学家的方向发展,而领军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可以成为航天总师,在航天强国梦中贡献自己的力量。

来源:《半月谈》2021年第15期

栏目主编:秦红 文字编辑:宋彦霖 题图来源:图虫 图片编辑:曹立媛

来源:作者:半月谈